一、装备制造
(一)智能制造装备
1.发展高效、高精、高可靠的数控轧辊磨床,数控无心磨床、数控工具磨床等,提升智能化仪器仪表、精密测试仪器等关键基础零部件及系统等生产制造水平。
2.发展重点发展高性能铸造床身、高效切削刀具、伺服电机等产品。
3.发展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
(二)航空
1.提升高级教练机研发制造水平,发展适用于初/中级飞行训练任务的教练机,开发生产3座以下固定翼、旋翼式通用飞机,发展工业级和消费级无人机。
2.发展航空发动机及其核心部件,无人机遥感遥控系统,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
3.发展通用飞机维修、营运;无人机运营服务;开展通航维修、航空俱乐部、应急救援飞行、FBO飞行服务;争取低空空域开放,结合重要旅游景点建立低空观光的初步架构。
4.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三)汽车
1.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汽车、天然气汽车等新能源和节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符合市场需求的乘用车、载货汽车、客车和专用车等。
2.鼓励发展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关键材料,节能减排发动机,控制系统及驱动电机,充电设备及设施,开展燃料电池等新型车用储能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
3.积极发展汽车变速器、主被动安全系统、轻量化车身、散热系统、电子电器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技术。
4.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操作系统、伺服器、传感控制单元、网络模块等。
5.我省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的其他汽车零部件产品和先进技术。
(四)轨道交通装备
1.扩大机车制造、修理能力,推动相关制造装备产业化。
2.发展动车用轮对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牵引控制及供电系统、地铁站环境控制及能源管理系统。
3.支持轨道交通装备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应用。
(五)工程机械和能矿装备
1.发展高品质建筑材料成套装备、环保除尘设备、建筑垃圾资源化分选装备、煤层气制LNG装备、地下管网用机械装备,道路抢通、无人控制型高端应急救援装备。
2.发展煤矿综采装备、洗选设备,重点发展智能化采煤机、掘进机、长距离刮板输送机、大型重载减速机等选矿设备。
3.发展工程机械无人操控、远程运维智能系统,工程机械自适应操控系统。
4.研发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提高多路阀和高压柱塞泵等关键液压元件产品质量和性能;发展管接头、密封圈、冷却器、滤清器等液压辅助件;加快研发工程机械耐磨材料及产品。
(六)电力和新能源装备
1.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制造及集成、能源路由器、光伏发电设备;发展生物质锅炉及节能装备。
2.发展分布式能源接入系统,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与互联互通系统,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及电网安全运行系统。
3.发展电力电子器件、核电站设备关键零部件、3.5MW风电叶片、风电发电机组、风电制动装置,关键风电配套能力、核电零部件制造。
4.发展智能电网及关键技术。
(七)其他特色装备
1.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小型汽油机、柴油机等山地农机总成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节水灌溉设备等农机智能化设施;茶叶、烟叶、甘蔗等全程生产机械化设备;农业信息化系统、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等运营服务。
2.发展电梯及成套设备;发展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智能立体停车设备,智能医用高压氧舱等系列产品;发展液力变速器、立式直驱节能抽油机电机、油气田智能测控仪器、压裂车及关键装备、泥浆泵空气包等油气开采装备。
3.发展柴油机尾气净化器、脱硫脱硝设备、城市餐厨垃圾处理设备、铝电解槽新型节能控制系统及城市环卫车等节能环保装备,智能炉窑等冶金装备。
4.发展500-2000吨级内河运输船舶。
5.建立高可靠、长寿命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评价标准,研发相关检测装备。
(八)基础零部件
发展高端液压元件、标准件、高强度紧固件、高性能铸锻件、航空发动机叶片、高可靠长寿命齿轮、精密轴承、微特电机、工程机械用零部件、机器人减速器等基础零部件。
二、电子信息
(一)电子核心基础
1.加快扩大手机滤波和射频芯片、混合集成电路、光电传感器件、磁敏传感器件模块、功率器件、功率集成电路的生产规模。
2.大力支持芯片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提升封装和测试产业规模。
3.支持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数字音视频用关键芯片、智能卡芯片、工业控制芯片、汽车专用芯片的发展。
4.推动信息安全芯片、服务器处理器芯片、MEMS传感器芯片的研发产业化。
5.突破物联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的传感、控制新型电子元器件关键自主技术。
6.提高半导体电子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等电子材料的生产规模。
7.发展高容量、超薄、柔性锂离子电池以及超小型锂电子电池。
8.研发数字音视频、高清数字电视、下一代宽带通信、卫星导航、射频识别(RFID)、三网融合等集成电路设计研发技术。
(二)整机制造
1.发展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便携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
2.发展家用视听、汽车电子、电力电子、健康电子、信息安全设备。
3.发展新型智能交换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眼球追踪、语音识别、远程触控、体感控制等智能终端产品。
4、发展微投影、电子纸显示产品。
5、发展具备超高处理能力中央处理器(CPU)、大容量储存的平板电脑产品。
6.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终端产品。
(三)工业信息化
1.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产业链管理(SCM),推广计算机辅助分析(CAE)、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过程控制系统(PC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软件应用。
2.推动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应用,探索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和技术,培育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3.依托贵州大数据建设,搭建工业云服务、应用云服务。
三、冶金
(一)钢铁
1.发展汽车专用棒材、机加工优质棒(线)材、钎具钢、易切钢、轴承钢、弹簧钢、钢帘线、锻材、电梯和海洋设备用特种钢绳等产品;鼓励高性能、高质量及升级换代钢材产品技术开发与应用。
2.提升高精度大壁厚结构钢管、耐热耐侯结构钢管、核电站用钢管、双层复合钢管和管径1米以上油(气)管线钢管等管材的生产水平。
3.鼓励发展应用烟气脱硫、脱硝、脱二恶英等多功能干法脱除技术,石灰石-石膏湿法等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热风、低温烧结技术,烧结烟气循环富集技术以及副产物资源化、再利用化技术,烧结余热梯级利用、烧结矿余热回收发电技术等节能减排的炼铁技术。
4.鼓励发展在线热处理、在线性能控制、在线强制冷却的新一代热机械控制加工(TMCP)工艺、高速线材尺寸精度控制专家系统等技术;推广生产过程在线质量检测技术应用。
5.建立试点逐步推广新一代钢铁可循环流程(在做好钢铁产业内部循环的基础上,发展钢铁与电力、化工、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间的横向、纵向物流和能流的循环流程)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
6.改造升级有效容积400立方米以上120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1200立方米及以上但未同步配套煤粉喷吹装置、除尘装置、余压发电装置,以及能源消耗大于430公斤标煤/吨、新水耗量大于2.4立方米/吨等达不到标准的炼铁高炉。
7.改造升级公称容量30吨以上100吨以下炼钢转炉、公称容量100吨及以上但未同步配套煤气回收、除尘装置,以及新水耗量大于3立方米/吨等达不到标准的炼钢转炉。
8.改造升级公称容量30吨以上100吨(合金钢50吨)以下电炉、公称容量100吨(合金钢50吨)及以上但未同步配套烟尘回收装置,以及能源消耗大于98公斤标煤/吨、新水耗量大于3.2立方米/吨等达不到标准的电炉。
9.推广应用洁净钢生产系统优化技术、废水膜处理回用技术等炼钢技术,以及冶金矿山废石、尾矿,钢铁厂产生的各类尘、泥、渣、铁皮等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
10.鼓励开发和应用焦炉、高炉、热风炉用长寿节能环保耐火材料生产工艺;精炼钢用低碳、无碳耐火材料和高效连铸用功能环保性耐火材料生产工艺。
11.鼓励利用钢铁生产设备处理社会废弃物。
12.鼓励和推广使用冶金废液(含废水、废酸、废油等)循环利用工艺技术与设备。
13.发展高铁动车关键零部件用钢、铁路车轴用钢、冷轧汽车板、盾构机滚刀用钢、高强焊条用钢、高强螺栓标准件用冷镦钢、钎钢钎具等产品;提升动车组车轴用钢坯制备、冷轧辊用钢坯制备、盾构机用SGHM1滚刀材料制备等关键工艺技术;支持高强合金焊线用钢、高强螺栓用冷镦钢等工艺技术开发。
14.鼓励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二)铁合金、金属锰、工业硅
1.优化发展低磷低碳高硅锰硅合金、高纯硅铁等系列铁合金、硅铝钡、硅钙钡等高品质复合铁合金。
2.积极推进金属锰粉、四氧化三锰、磷酸铁锰锂等深加工产品发展。
3.发展直径200mm以上的单晶硅及抛光片等。
4.推广间断浸出、间断送液的电解金属锰浸出工艺;改造升级电解金属锰单条生产线(一台变压器)规模在10000吨/年以下,单厂区生产规模30000吨/年以下项目。
5.鼓励硅铁、工业硅矿热炉矮烟罩及锰硅合金、高碳锰铁、高碳铬铁矿热炉进行高端化改造,矿热炉容量≥12500千伏安,同时配套建设余热和煤气综合利用设施;推广粉尘回收及粉尘金属提纯技术。
6.技改升级3000千伏安及以上,未采用热装热兑工艺的中低碳锰铁、电炉金属锰和中低微碳铬铁精炼电炉。
7.改造升级300立方米以下锰铁高炉和300立方米及以上,但焦比高于1320千克/吨的锰铁高炉;整合规模小于10万吨/年的高炉锰铁企业。
8.技改升级1.25万千伏安以下的硅钙合金和硅钙钡铝合金矿热电炉和1.25万千伏安及以上,但硅钙合金电耗高于11000千瓦时/吨的矿热电炉。
9.推广利用低品位锰矿冶炼铁合金的新工艺技术,以及高效利用红土镍矿炼精制镍铁的回转窑-矿热炉(RKEF)工艺技术。
10.发展核电高温合金、工程机械、机器人等关键零部件用合金产品。
11.鼓励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四、有色
(一)有色金属
1.发展医药食品包装用铝箔、建筑用铝合金型材、通讯及3C用铝合金,以及精铝、高纯铝等产品;发展交通运输领域有色金属材料生产;鼓励发展航空航天、船舶和医疗等领域高端钛合金产品。
2.鼓励发展新能源有色金属材料生产,包括太阳能聚光转化单元发电箱体、太阳能应用结构框架和内部热传导部件、太阳能路灯灯杆、铝合金平板式集热器。
3.发展高端制造领域有色金属材料生产,包括高性能纳米硬质合金刀具和大晶粒硬质合金盾构刀具及深加工产品、低模量钛合金材及记忆合金等生物医用材料、耐蚀热交换器用钛合金材料等。
4.扩大小粒度海绵钛、高纯钛生产规模,完善钛坯生产线等;发展高强度钛合金等产品。
5.鼓励发展大断面、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等终端产品和热传导性能优良的铝合金材料,发展高容量长寿命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铝合金材料,提升高强高韧、低应力铝合金中板、厚板等铝合金材料的成套制造技术水平。
6.发展耐火材料、研磨材料、化学制品及高铝水泥等非金属产品;鼓励对赤泥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鼓励电解铝生产副产品产品的回收利用。
7.鼓励发展国产化的大中型、短行程铝材挤压装备和立式铝材氧化着色生产线、立式粉末喷涂生产线、喷涂木纹、转印木纹、隔热断桥生产线、数字化立式仓库等高效、环保铝材生产与仓储装备的制造技术,以及铝材加工无镍氧化着色、喷涂前无铬钝化处理、喷涂快速加粉、喷涂使用环保聚酯粉末等先进、环保生产技术,太阳能应用行业的铝制品深加工生产线。
8.整合单系列生产能力5万吨/年及以下、改扩建单系列生产能力2万吨/年及以下、以及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达不到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的再生铅项目。
9.技改升级铅冶炼项目(单系列5万吨/年规模及以上,不新增产能的技改和环保改造项目除外)。
10.技改升级单系列10万吨/年规模以下锌冶炼项目(直接浸出除外)。
11.改造升级10万吨/年以下的独立铝用炭素项目。
12.鼓励高效、低耗、低污染、新型冶炼技术开发。
13.鼓励高效、节能、低污染、规模化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1)废杂有色金属回收(2)有价元素的综合利用(3)赤泥及其它冶炼废渣综合利用(4)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
14.鼓励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二)黄金
1.鼓励黄金产业多元化发展,支持以黄金勘探、采选冶、黄金制品加工、黄金化工、黄金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项目建设。
2.支持和鼓励黄金深部(1000米以下)探矿与开采。
3.技改升级日处理金精矿100吨以下,原料自供能力不足50%的独立氰化项目。
4.改造升级日处理矿石200吨以下,无配套采矿系统的独立黄金选矿。
5.改造升级日处理金精矿100吨以下的火法冶炼项目、年处理矿石20万吨以下的独立堆浸场项目、日处理岩金矿石100吨以下的采选项目、年处理砂金矿砂30万立方米以下的砂金开采项目。
6.鼓励从尾矿及废石中回收黄金。
7.鼓励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方法实行产业改造升级的方式。
五、化工
1.改造提升化肥和农药产品。发展缓释肥、控释肥和各种专用肥、功能肥以及高效、经济、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品种、新剂型和助剂。
2.发展磷系助剂、磷系农药、磷系材料、磷系医药等精细磷化工产品;提升磷石膏、磷渣、黄磷尾气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支持硫、钾等短缺化工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采选与利用;积极开发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高纯电子级磷化工系列产品,如高纯黄磷、电子级磷酸、六氟磷酸锂、电池级磷酸铁锂等。
3.提升新型煤气化和炼焦技术水平;鼓励回收利用焦炉煤气联产甲醇及醇醚燃料生产与应用;鼓励焦炉大型化、焦化产业新型化、焦炉煤气及焦油加工的深度化;推广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煤焦油精深加工、苯加氢精制、煤沥青制针状焦、焦油加氢处理、焦炉煤气高附加值利用等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4.发展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液化天然气、煤制油等产品;发展煤基合成材料、烯烃、芳烃及后续聚酯等产品;提升煤炭共、伴生资源及煤化工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5.发展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农业子午线轮胎,巨型轮胎,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高性能载重子午线轮胎(包括无内胎载重子午胎,低断面和扁平化(低于55系列),绿色轮胎,大轮辋高性能轿车子午胎(15寸以上),航空轮胎,实心胎(钻孔实心胎),摩托车胎(电动车胎),高耐磨工业轮胎等产品;鼓励新型天然橡胶开发与应用。
6.发展铅、锑、锌、汞、锰等精细原材料,鼓励开发系列化、规格化、专用化的精细碳酸钡等钡盐类产品。
7.发展含氟化学品、含氟无机盐、含碘化学品、稀土材料、硅肥、镁肥等磷矿伴生资源产品及下游产品。
8.鼓励水性木器、工业、船舶涂料,高固体分、无溶剂、辐射固化、功能性外墙外保温涂料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涂料生产。
9.支持改性型、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环保型吸水剂、水处理剂,分子筛固汞、无汞等新型高效、环保催化剂和助剂,安全型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纳米材料,功能性膜材料,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电子气、高性能液晶材料等新型精细化学品的开发与生产。
10.发展高固着率、高色牢度、高提升性、高匀染性、高重现性、低沾污性以及低盐、低温、小浴比染色用和湿短蒸轧染用的活性染料,高超细旦聚酯纤维染色性、高洗涤牢度、高染着率、高光牢度和低沾污性(尼龙、氨纶)、小浴比染色用的分散染料,用于聚酰胺纤维、羊毛和皮革染色的不含金属的弱酸性染料,高耐晒牢度、高耐气候牢度有机颜料。
11.发展6万吨/年及以上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生产装置;支持液晶聚合物(LCP)等工程塑料生产以及共混改性、合金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吸水性树脂、导电性树脂和可降解聚合物的开发与生产,支持尼龙11、尼龙1414、尼龙46、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等新型聚酰胺开发与生产。
12.发展苯基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等新型有机硅单体,苯基硅油、氨基硅油、聚醚改性型硅油等,苯基硅橡胶、苯撑硅橡胶等高性能橡胶及杂化材料,甲基苯基硅树脂等高性能树脂,三乙氧基硅烷等系列高效偶联剂。
13.支持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清洁生产、本质安全的新技术(包括催化、三氧化硫磺化、连续硝化、绝热硝化、定向氯化、组合增效、溶剂反应、循环利用等技术,以及取代光气等剧毒原料的适用技术,膜过滤和原浆干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14.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六、建材
(一)石材
1.打造“木纹石”、“海贝花”、“多彩玉”等贵州石材品牌,发展薄形及超薄型建筑装饰板材、标准化、系列化规格板、复合板、异形石材、石雕石刻、创意设计新产品等高附加值石材产品。
2.发展机械维修、磨具磨料等石材产业配套产品;推广大型、自动化、高效率生产设备应用。
3.支持利用石材废料(废渣、废石、石粉)生产建筑材料、新型墙体材料、人造石和石材马赛克等产品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设施、技术应用。
4.鼓励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二)水泥
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资源化利用城市和产业废弃物;对现有2000t/d及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实施以综合节能、粉磨节电、高效除尘、纯低温余热发电、低氮燃烧、烟气脱氮、二氧化碳减排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推广窑头温度检测控制、窑尾喂料控制、筒体温度检测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窑磨模糊逻辑控制系统和在线仿真技术等;支持有条件企业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绿色制造技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三)混凝土
推广应用预拌高性能混凝土,鼓励使用C35及以上强度等级预拌混凝土、透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功能性混凝土及预拌砂浆;支持混凝土企业向PC构件工业化转型,延伸产业链,工厂化生产叠合楼板、楼梯、外墙板等部品部件和塔吊基础等成熟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以及带管座混凝土管、非开挖顶进施工法混凝土管、检查井、地下管廊、箱型护岸、锚索抗滑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预制工程构件,混凝土复合多功能保温墙体、保温防水屋面集成等建筑终端产品;研发、推广和应用优质常规原材料,推广大掺量工业废渣矿物磨细掺合料及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混凝土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技术,利用低品质矿物掺合料的高附加值应用技术研发功能型复合掺合料作为生产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效复合掺合料关键技术;推广采用鞣制破碎技术,去除再生骨料表面软质部分以及整形工艺,制造高品质再生骨料;提升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水平;支持现有企业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对现有骨料、集料以及混凝土生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四)墙体材料
重点生产与推广B06级及以下容重级别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板)、自保温烧结砌块、满足装配式建筑要求的轻质内墙隔板、硅酸钙板、保温装饰一体化等装配式墙板、墙体,以及利用粉煤灰、城市建筑垃圾和磷石膏、锰渣等固体废弃物生产的复合保温砌块、轻质隔墙板、纸面石膏板、磷石膏砌块等节能利废型新型墙材;优化工艺流程,推广宽断面吊平顶隧道窑、余热回收利用、硬塑或半硬塑真空挤出成型、自动切码运系统、非烧结砖砌块全自动液压成型、生产原材料处理和清洁安全生产设施配套,装备规模化、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支持利用“烧结墙材生产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污泥技术与装备”对现有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支持利用现有砖、石产品工厂化制造装配式墙体的技术改造。
(五)玻璃
重点生产与推广优质浮法玻璃、钢化玻璃、中空玻璃、贴膜玻璃、低辐射及多功能复合镀膜玻璃、双钢夹层玻璃、高强基板玻璃、防火基板玻璃等节能安全玻璃深加工制品;开发推广彩釉玻璃、热熔浮雕玻璃、磨砂玻璃、彩晶玻璃等家居装饰玻璃制品,以及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玻璃;实施以原料优化和标准化控制、配合料预热、全氧燃烧、窑炉烟气脱硝、脱硫和余热综合利用一体化、变频调速、生产线智能化控制、封闭循环水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支持浮法玻璃生产企业采用“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关键技术装备”对现有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支持真空玻璃加工企业,采用“高效低成本真空玻璃的设计及其标准化制备与装备集成技术”。
(六)建筑陶瓷
支持现有企业向大型化、薄型化、功能化的陶瓷砖升级改造,实施节能窑炉、窑炉余热利用、低温烧成、釉面砖一次烧成、干法制粉、连续球磨、高效洁净煤制气、窑炉除尘脱硫脱硝综合治理等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采用“陶瓷砖新型干法短流程工艺关键技术”以及“建筑陶瓷砖薄型化重大技术及装备”技术进行升级改造。
(七)装饰装修材料领域
发展高强耐老化塑料型材,PVC-U、PE、耐热聚乙烯管(PE-RT)等高性能管材;发展覆膜铝塑复合板、彩色氟碳铝塑复合板、防火铝塑复合板、铝合金模板、断桥铝合金型材等铝合金装饰材料,以及模数化、标准化生产的节能门窗。
(八)防水材料
发展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及聚氯乙烯高分子防水卷材,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聚氨酯、丙烯酸防水涂料和防水与装饰沥青瓦,自粘型防水卷材、热塑性防水卷材、防水保温一体化材料、绿色屋面用抗穿刺防水材料和蓄排水材料,以及城铁、地下管廊建设所需专用防水卷材、现浇高性能聚氨酯涂料、聚脲等防水新材料。
(九)涂料
发展低VOC环保型的水性涂料、内墙乳胶漆、粉末涂料和高固体分涂料,高耐候、耐玷污和高保色性和低毒性,纯丙类、水性聚氨酯类等水乳型外墙涂料,交联型丙烯酸系列高弹性乳胶漆,水性氟涂料及有机硅丙烯酸树脂等高性能外墙涂料外墙涂料,以及隔热反射涂料、防火涂料、隔热防晒涂料、陶瓷绝热涂料等新型保温隔热涂料。
(十)竹木建材
发展低甲醛环保型单板层积材(LVL)、平行木片胶合木(PSL)、定向刨花板(OSB)、碳化木等木材加工制品,重组竹板材、竹地板、竹装饰板、竹家居用品、竹炭等竹加工制品,以及竹炭纤维新材料、人造金丝楠阴沉木集成材等高端竹加工产品,利用竹木加工边角废料生产纤维板、纤维增强竹塑、木塑复合材料等生物质建材产品。
(十一)活性集料领域
发展非金属矿物节能超细粉磨、粒度分级、干法粉碎及干法提纯、微波活化及微波干燥、低温(节能)煅烧纯化技术、矿物高纯化、表面改性/改型、复合、纳米材料制备等深加工技术。
(十二)生产服务领域
在水泥、预拌混凝土、墙体材料、石材等行业,研发、推广和应用适合产业特点、推广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C2F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系统、智能物流配送系统,深化综合集成,实现管理与生产控制集成、产供销集成、财务与业务集成等创新应用。
在玻璃深加工、建筑陶瓷、石材、新型房屋等领域,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应用系统,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创意设计和产品定制生产。
在非金属矿行业,研发、推广基于互联网的三维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化矿山和采选系统,实现矿山采矿生产调度、矿区建设等管理数字化。
七、白酒
1.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加强技术改造,降低物耗、能耗,节约用水,开展丢糟、曲草等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白酒产业循环经济。
2.推广应用高效快捷包装生产线,以及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加工与包装设备/流水线。
3.推进白酒产业技术创新,扶持重点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白酒企业与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
4.引导建立健全涵计量、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在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升白酒行业标准化水平。
5.推广应用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数据采集、信息化管理和检验检测技术,对生产原辅料、生产加工工艺、产品、检验、包装、贮存、安全生产、流通、环境保护等进行规范,建立酒类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监管防伪追踪追溯信息服务平台。
6.支持省内包装材料生产、包装印刷等与白酒关联的产业发展,鼓励使用包装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包装设计水平。
7.推广和完善原辅料、工艺、配方、包装、销售等环节的生产安全卫生标准、质量标准和产品标准。
8.推进营销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扩大营销网络体系,优化营销网络布局, 精细化搭建市场营销平台。
9.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八、健康医药
(一)生物药
1.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多肽药物、核酸药物等生物技术新药,以及新型的生物技术药品给药系统和相关技术。
2.发展预防和诊断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血液制品等。
3.提升和推广动物细胞大规模高效培养关键技术、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新型高效分离纯化介质及纯化技术、基因工程菌优选、培养条件优化及下游纯化技术等,提高生产过程在线监测和质量控制水平。
4.推广应用基因工程疫苗、灭活疫苗生产技术,酶分子工程技术,活性多肽提取及化学修饰技术等。
5.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二)现代中药
1.发展中药新药、现代中药大品种,推动传统名优产品的二次开发及中药新剂型的开发。
2.围绕重大疾病及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如慢性病、疑难病等),发展民族药、天然药物,以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楚的中药制剂。
3.发展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和工艺装备、中药材初加工技术和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中药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技术、中药现代剂型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单元制药技术及配套设备等,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制药技术与设备(包括过程废弃物再利用技术)。
4.建立和提升中药材、饮片(包括破壁饮片)、提取物、中药配方颗粒及中成药质量标准,建立高效、微量、准确、快速的活性成分鉴定、评价体系。
5.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三)化学药
1.发展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物,包括基于新靶标或多靶标的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和化合物改构药物,发展新型抗感染药物(抗多耐药菌、抗病毒)、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糖尿病、其它常见和多发病药物。
2. 加强对药物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开发,发展新剂型、新释药系统,推广速释、缓控释及靶向释药等技术,发展口服缓控释制剂及贴剂、喷雾剂、吸入剂等透皮或粘膜给药制剂。
3.发展系列功能性药用辅料,包括新型包衣材料等口服固体制剂用辅料及外用制剂辅料等,提高药用辅料质量标准。
4.发展新型、环保、使用便捷的药用包装材料和容器。
5.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九、新材料
1.发展高均质钛合金、钛合金材料成型各类高温合金及硬质合金粉末冶金,钛铝金属间化合物,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成型,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冶金,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锻造,钛铝金属间化合物铸造产品,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制品,用于核电及其它用途的低温及超低温用金属材料。
2.发展聚合物分离膜,聚合物分离膜材料,封闭胶,膜元件,抗应力器,浓、淡水隔网,聚砜(PSF),净水器,聚合物功能化改性技术,高性能聚合物分离膜材料,聚合物分离膜器件封装(及相应配件),膜法近零排放工艺,物料分离膜材料,高压反渗透膜材料制备,水质净化膜材料规模化制备,中空纤维膜材料,平板膜元件配套材料开发及封装,膜法水质净化工艺开发。
3.发展机非金属材料,超微细功能粉体材料、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非金属矿物材料、防辐射材料、耐火材料、隔热材料、高纯非金属材料等,纳米材料在塑料、橡胶、涂料、合成纤维、合成树脂、陶瓷、日化、电子等产业中的应用,特色非金属矿物材料高性能化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及产业化,太阳能光伏电池原辅料等制备。
4.发展新型化工材料,磷化工、煤化工和植物化工新材料,精细磷化工系列产品和精细化学品,高性能纤维、纳米化工材料,以及氟、碘、硅、钙、稀土、钡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煤制烯烃、聚乙烯醇、高性能氟化物及其改性材料,聚合物改性功能助剂及功能母粒,植物化工材料深加工,纤维素基可降解材料、生物质复合高分子乳液、生物质基载药纳米微粒等新型生物基功能材料,稀土永磁、催化、抛光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稀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
5.发展新能源材料和电子功能材料,锂离子电池、光伏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大尺寸蓝宝石材料、银粉及无铅化电子浆料、平板显示器件厚膜玻璃浆料、障壁及背板反光玻璃粉;新型元器件、平板电器元器件关键材料,石墨烯、碳化硅、新型电路基材、电子浆料、封装材料、透明电极导电材料、电子级磷酸,高纯三氯氧磷、钛酸钡等电子功能材料;高纯镓、氮化镓、砷化镓、β-FeSi2等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以及PTC、NTC陶瓷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电子电器产品限用物质替代材料。
6.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十、特色食品
1.支持天然饮用水企业清洁化、信息化、标准化生产、加工、包装,加大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纯净水系列产品的开发,发展轻型水饮料、非复原新鲜果汁和其它健康天然饮品。
2.支持茶企业清洁化、信息化、标准化生产、加工、包装,加大茶产品及衍伸产品开发。
3.发展粮油制品、肉制品、辣椒制品、水果饮料综合开发和精深加工,食品精包装,特色健康食品、产品品种更加多样化,富有营养,食用方便等高附加值食品。
4.升级改造粮油制品、肉制品、辣椒制品、天然饮用水、茶叶、水果饮料等食品保鲜技术、货架期延长技术、工艺流程标准化技术,发展冷加工技术、紫外线杀菌技术、自动切割、封包技术。
5.推广运用软包装生产线、方便食品生产成套设备、杂粮加工专用设备,以及机器人、信息技术、生物加工、高级分割系统及传感器系统,研发由计算机自动设定的全自动封闭生产线。
6.支持异地城市、旅游区、车站码头特色食品销售体系及电子商务建设,支持引导公共品牌、集体商标、地理标志推广运用。
7.推广应用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数据采集、信息化处理和检验检测技术,以及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升级改造。
8.推广和完善传统食品原辅料、工艺、配方、分割、包装、销售等环节的生产、安全卫生标准、质量标准和产品标准。
9.运用其他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手 机:18275165980
邮 箱:9567334416@qq.com
网 址:http://www.gzlczx.cn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中天未来方舟F2组团1栋17层10号-11号
扫一扫 进入手机网站 | 扫一扫 添加个人微信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删除内容,谢谢!